来源: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工会
时间: 2020-09-03 09:01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全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2020年“双代会”校长工作报告
邹建华 校长
第一部分 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在董事会正确领导下,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校教职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深化教育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办学水平,推进依法治校,稳中求进谋取发展,实现了校园和谐安全稳定。学校党建、教学、科研、基建、工薪福利、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就业、校企合作与创新创业、学生管理、文化宣传、校园安全等工作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现将2019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亮点成绩
1.党建成果显著。
(1)我校被省总工会授予“广东省模范职工之家”光荣称号。
(2)管理学院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授予全国“先进集体”称号。
(3)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品牌中心和党委宣传部组织拍摄“我和我的祖国”等宣传视频,获得广东省教育厅“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礼敬中国——我为祖国升国旗”主题实践活动三等奖。今年学校官网发文共135条,微信受众4.3万人,总阅读量100万+,在广东高校新媒体联盟中荣获2018年度广东高校(高职高专组)新媒体影响力二等奖。
(4)圆满完成中国共产党广州华夏职业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筹备、召开工作,获得了代表普遍好评。
2.“创新强校工程”(2016-2020年)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获得“创新强校工程”奖补资金128万元。
3.学校成功举办了华夏教育33周年暨广州华夏职业学院成立10周年校庆活动。
4.物流管理专业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成功申报省二类品牌建设专业。
5.成立教育学院,成功获批了学前教育、舞蹈教育两个国控专业;成立了卫生健康学院,成功获批药学、中药学、助产、护理四个专业。
6.2019年广东省教育厅调查显示我校初次就业率98.33%,位居全省民办高职第二;连续三年初次就业率居全省民办高校前三;2019年省厅雇主满意度调查位列民办高校
第二;2019年省厅雇主满意度调查回复率排名第一。
7.工薪福利改革工作稳步推进。2019年3月开始实施新的工薪方案,工薪福利有了明显提高,2020年1月起又推出了薪酬福利调整方案,每位教职工的餐费补贴以及层级工资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此外,还出台了《广州华夏职业学院契约年金管理办法(试行)》,为教职工发展和稳定提供保障。
8.基建取得新突破。学术交流中心、创新创业大楼4.2万㎡建筑工程已经封顶,投入巨资正在建设中草药基地,已按时按质完成第6教学楼建设。
9.实训投入前所未有。2019年在董事会的大力支持下,用于新实训室建设和旧设备更新共计1470.51万余元,新建、改造实训室共计34间,其中,校企共建实训室4间。截止目前,我校教学仪器设备值达6828.74万元。
二、教学管理及人才培养不断加强
1.计算机技术专业获省政府专项建设资金600万元。网络
2.工程造价专业顺利通过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验收。
3.成功组建了“校企协同育人班”,即“蓝桥班”、“无人机班”和“吉利班”。
4.积极推进“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2019届毕业生“双证率”达82.32%,职业资格证报考率达92.36%。
5.“三率”改善显著。2019年全校到课率上、下半年分别达到93.62%、96.28%,相比往年,到课率有了很大的提升。
6.组织教师参加2019年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共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组织学生参加2019年学生竞赛,共获省市级以上各种奖项39项。
三、科研工作实现新突破
1.积极组织申报省市级科研项目。今年申报了61项,获得了省教育厅立项项目8项,市级以上立项项目7项。
2.全年组织两次校级科研项目申报,立项项目20项,且立项质量有明显提高。
3.科研经费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校纵横向科研经费达到36.5万元。
4.全年发表论文159篇,其中核心期刊5篇。
5.发明专利取得新突破。2019年实际新增专利授权29项,其中发明专利为5项。
6.开创我校申报省自然科学基金的历史。5月份向省科技厅申报并顺利成为省基金依托单位,2019年完成申报省基金3项。
7.积极组织参加科普周活动。已经申报科普基地项目1项;申请区科工商信局科普重点专项项目1项;申请并立项“全国科普日”活动;建立了广州市乡村振兴“百团千人科技下乡”工程专家服务团。
四、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
1.人才引进工作进展顺利。2019年学校入职117人,引进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且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6人;应届硕士15人;博士2人;双师型教师2人。
2.完成了2019年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87人通过本年度职称评审,职称评审失误率为零。
3.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现有专业带头人27人,骨干教师38人。其中,今年聘任的专业带头人25
人、骨干教师13人、“双师型”教师35人。
4.积极开展师资队伍培训。2019年,选派了3位优秀教师赴中山大学参加国内访问学者进修项目,选派了5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赴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进行为期5天的跟班研修。选派教职工参加校外培训共计52人次。
五、招生与就业工作进展顺利
1.招生工作成绩突出。通过转移工作重心到部分招生信息相对比较闭塞的地区和中学开展工作,同时加大春季高考的宣传力度等,2019年春季招生中共录取3752人,录取人数在广东省民办高职学校中排名第三,秋季招生是少数几个完成本省招生计划的民办高职学校之一,在10月份扩招中我们也录取了2200余人,在民办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
2.2019年我校毕业生4255人,学校举办了大型招聘会1场,各学院专业专场招聘会45场。
六、校企合作与创新创业不断深化
1.加强企合作,巩固优化现有校企合作企业。新增校企合作企业108家,其中大中校型企业8家,政府单位1家,深度合作企业16家。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室5个,共建6个订单班,开展3个现3个校企双主体育人班。
2.创新创业大赛获代学徒制班和得佳绩。2019年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申报团队项目数远超2018年,共9个项目挺进省赛。广东“众创杯”大学生启航赛暨“赢在广州”创业大赛,我校推送5个项目,均荣获创新奖。
七、学生管理、宣传工作及校园文化建设
1.学生工作主要指标
(1)欠费率:2016级毕业生欠费率为0.1%,超额完成了学校要求的0.2%以下。学生当年欠费率为0.1%,超额完成了学校要求。
(2)流失率:今年学生流失率为0.2%,完成了学校要求的0.5%以下(以缴费就读为准)。
(3)事故率:本年度未出现重大违纪恶性事件,恶性事故率为0。
2.严抓到课率。学生处、教务处、规划与质量监控办公室齐抓共管,成效显著。其中二年级学生平均到课率为96.21%,;一年级学生平均到课率为97.90%;前排就坐率平均为100%。
3.努力开展国家奖、助学贷款工作。截止去年,国家奖学金16人,总金额12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319人,总金额1595000元;国家助学金1268人,总金额4169000元;国家助学贷款838人,总金额6687500元。
4.加强校友会工作。编制了校友通讯录,并组织校友回校日活动3次,各学院分别组织校友事迹报告2次,累计10次。学生工作部(处)组织《校友讲坛》报告1次,组织校友与在校生结对帮扶活动,达到94对。
5.学生处联合各学院组织学生参加2019广东银行业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进校园”挑战赛,荣获“优秀组织奖”。
6.党委武装部预备役连组建的国旗护卫队参加由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等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广东省学校国旗护卫队交流展示活动,我校国旗护卫队荣获省级二等奖。
7.在“2019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中,我校三位辅导员喜获“二等奖”。经统计,一、二等奖获奖中,民办专科获奖仅有10例,我校获奖3例,成绩突出。
8.学生工作部(处)不断创新活动形式,组织举行“领导有约”茶谈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师生晚餐交流会以及84名退伍复学学生座谈会,实实在在解决学生问题,获得师生一致好评。
八、安全、基础建设及后勤保障工作
1.加强学校安全管理。2019年暑假投入资金在1—11栋学生宿舍加装了先进的人脸识别智能门禁系统,经过本学期的使用实践,取得了明显的管理成效。
2.2019年投入上千万资金,将原有的两个老旧学生食堂进行了大规模装修改造,为两个食堂大厅安装了水冷式中央空调,较好地改善了师生的就餐条件。
3.创建“平安校园”,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提高网络安全及全校应急管理水平,2019年我校校内恶性安全事故率为零。
4.2019年对存在漏水、墙面发霉、房顶和墙面掉灰等问题的学生宿舍做了维修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改造效果,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的一年里,广大教职员工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工作、团结奉献,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此,我代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学校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更加需要我们坚定信心,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推动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第二部分 2020年工作重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经校务会认真讨论研究,按照2020年校长目标责任书的总体要求,现对2020年工作重点进行部署,具体如下:
一、创新学校管理,编撰“十四五”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升本工作
1.正式启动“升本”工作。成立升本工作领导小组,对照国家及广东省升本要求补齐短板,逐项推进。
2.继续完善校院二级管理体制,逐步强化院级管理自主权,力争2021年全面推行二级管理。
二、推进“创新强校工程”(2019-2021)项目建设,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提升学校的内涵建设
1.加强品牌专业和专业群建设
(1)推进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两个省二类品牌专业建设,按质按量完成2020年的建设任务;推进第二批校级品牌专业建设,并完成验收工作。
(2)大力推进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新增订单班10个;推进吉利新能源汽车、北京华审工程造价、瑞泰校内双元教学、“蓝桥”协同育人平台建设。
(3)建立专业预警制度,对接区域重点产业,撤停专业5个,新增专业10个,全校保持55个专业左右。
(4)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申报省级试点3个。
2.加强教学运行管理和教学规范管理
(1)继续抓实抓好到课率、抬头率、前排就坐率,其中到课率一年级平均不低于95%,二年级平均不低于90%,前排就座率不低于85%。
(2)以学生技能竞赛为抓手,强化学生一技之长。2020年组织20支学生参赛队伍参加省级学生技能竞赛,争取获奖12项以上。
(3)重点培育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为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打下良好基础。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5个。争取2020年完成各类校内外培训和考试15000人次以上,实现鉴定培训年净利润200万元(含常青藤公司所做鉴定培训利润收入)以上。
(2)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管理,实训室平均使用率达到80%,实训室设备完好率达到98%。
(3)全面实施专业实训室由各学院管理的改革。4月底前完成1栋、2栋、3栋实训楼实训室规划与建设方案论证,力争9月份新建、改建实训室投入使用。今年底全面实施专业实训室由各学院管理的改革。
4.明确任务,保证教育教学成效
(1)推进“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工作,毕业生“双证率”达到75%,职业资格证报考率达80%。
(2)2019级学生参加英语AB级统考和计算机水平考试通过率分别达到40%和60%以上,英语四级通过120人以上。
三、创新人事管理制度,持续推进师资和管理队伍建设
1.做好人才引进队伍建设规划,加大高级人才引进力度。年度引进高级职称人数不少于15人;中级职称不少于
25人;硕士不少于30人;博士不少于2人;双师型教师不少于10人。
2.修订完善教职工考核方案,不断完善分层级分岗位考核指标体系,发挥考核和奖惩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提升管理效益。
3.优化各类兼职人员的聘用和管理服务工作,如兼职专业带头人、兼职校外指导教师等,确保兼职教师库不少于200人,其中参与学校具体工作人数不少于50人。
4.积极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和培训效果检查考核工作,2020年计划选派5-10名左右教师和管理人员赴国(境)外培训、游学,全年组织开展教师业务活动不少于6次。
四、做好招生就业及创新创业工作
1.推动招生体制机制改革,保障招生工作再创佳绩
(1)完善招生工作层级管理,广泛发动师生关注、参与招生工作,强化各学院招生团队在招生工作中的作用。继续全面实行并完善学院院长、书记等院领导的绩效奖金与招生人数、录取率、报到率、流失率等挂钩的制度。
(2)加强重点生源学校开发,新增生源学校不低于20所,实现2020年的第一次投档一志愿录取率达到50%以上,力争2020年春季录取新生到达招生计划的50%。
(3)确保省内录取率达100%,力争完成广东省内招生计划,报到率70%以上,确保新生报到人数4500人以上。
2. 继续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做细做实
实现202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以上;毕业生平均就业专业对口率77%以上;毕业生平均起薪3500元以上;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90%以上;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综合评价的满意度90%以上。
3.校企合作与创新创业
(1)2020年新增校企合作企业40家,其中中大型企业、深度合作企业不少于10家。
(2)学校与产业对接,实现与企业合作共建新增校内实训室2个、校外实训基地不少于4个。
(3)2020年每个学院新增校企“双主体育人班”2个以上;力求各学院80%以上专业存在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2-3个,为各学院开拓新的校企合作项目提供指导和服务。
(4)全力做好“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申报的前期准备工作。
五、加强科研工作,推动科研成果再获新突破
1.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和省市级科研项目,2020年组织申报省科研项目不少于20项,力争省级、市级以上立项5项以上。
2.2020年组织校级科研项目申报2次,完成立项资助高质量项目约20项,其中重点项目约6项。做好已立项项目的后期管理、检查、跟踪服务等工作,保证立项项目按时、保质结题,按期结题率达到85%。
3.努力实现全校纵横向科研经费达到30万元。
4.动员教师发表高质量论文,实现全年发表论文150篇,其中核心期刊至少5篇。
5.认真组织指导教职工申报专利,2020年力争专利受理10项,授权10项。
六、全力做好基础建设和后勤保障工作
1.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1)学术交流中心、创新创业大楼已经顺利封顶,将继续稳步完成后续修缮工作。
(2)完成新建电房的施工工程、鱼塘整改工程以及“华夏神农园”整修工程,为学校教学及环境提供保障。
(3)落实好教学楼、学生宿舍、办公、绿化等场所的维修维护和美化工作,营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
(4)协助董事长积极推进学校征地、调规和基建等工作,为升本提供强有力支撑。
2.积极推进“智慧化校园”建设
(1)根据教育部和教育厅文件要求,接入IPv6网络及启用edu域名,完成学校门户网络升级改造,接入教科网视频会议系统。
(2)逐步完成学校重要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测评,使我校网络安全建设达到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2.0建设的标准。
3.优化图书馆建设与管理
(1)改善馆舍环境,增加馆藏资源。2020年力争增长新书生均3册以上,新增量新书中专业图书比例达到65%以上。同时加强电子图书资源建设,争取增加1—2个数据库。
(2)创新多种方法引导广大师生多读书、读好书,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图书流通量每天不少于220册。
七、切实加强党建及宣传工作
1.党建工作常抓不懈。严明政治纪律,严抓党员发展工作,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等专题,推进学习,开展活动。
2.构建品牌宣传大格局。做好多渠道多角度宣传,内部利用好学校官网,官微,外部利用好省教育厅及其他主流媒体,弘扬学校正能量,展示学校新形象。
3.落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六项责任制”,维护高校政治安全。严格把握教师的意识形态安全,做到学术无禁区,政治有要求,授课有纪律。进一步强化完善“班导师制”,让教师和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的育人工程,即“课程思政”。
八、立德树人,以学生为本
1.健全学生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新生流失率控制在0.8%以下,毕业生欠费率0.2%以下。
2.打造学生工作特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力行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师生喜闻乐见的精品活动。
各位代表、同志们,在过去一年,大家同心同德,万众一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8月26-27日,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分别对学校及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进行了专题讨论,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聚力汇智共谋发展,为“十四五”规划编制开了好局、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以饱满的干劲和昂扬的斗志开创学校各项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我坚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华夏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2020年8月28日